亚洲日韩久久|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蜜臀国|国产一区二区日韩|99热这里只亚洲无码,无码

送別大師:2021年已有19位兩院院士離世

日期:2021-08-18 來源:澎湃新聞閱讀:476
核心提示:中國科學院院士、著名化學家、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郭景坤,于2021年8月17日在上海逝世,享年87歲。
 據(jù)@光明日報 官方微博消息:中國科學院院士、著名化學家、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郭景坤,于2021年8月17日在上海逝世,享年87歲。
 
公開資料顯示,郭景坤,1933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,1958年畢業(yè)于復旦大學化學系。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;“863”新材料領(lǐng)域第二屆首席科學家;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(jié)構(gòu)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;第二屆和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。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。
 
郭景坤主要從事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,研究成功適用于多種陶瓷與金屬的封接,解決了我國電真空事業(yè)發(fā)展中的一個關(guān)鍵問題。后從事纖維補強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究。研究成功的陶瓷基復合材料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,極好的耐熱沖擊和耐燒蝕性能。他研究陶瓷材料的強化與增韌,以及陶瓷發(fā)動機用材料與部件,使我國成為國際上為數(shù)不多的能夠進行陶瓷發(fā)動機行車試驗的國家之一。近年從事復相陶瓷、納米陶瓷研究、陶瓷材料的晶界應(yīng)力設(shè)計研究、陶瓷的低溫燒結(jié)和多相材料研究。
 
至此,今年已有19位兩院院士離世。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(shù)和工程技術(shù)方面設(shè)立的最高學術(shù)稱號,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,并稱“兩院院士”。
 
1月28日,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因病辭世,享年98歲。王綬琯是中國天文學界的泰斗,我國射電天文的奠基人,曾任北京天文臺臺長。
 
2月5日,工程院院士、中國石油大學(北京)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,享年93歲。沈忠厚是我國著名的油氣井工程技術(shù)專家、水射流專家、教育家,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。
 
2月7日,中科院院士、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學家、南京大學教授程镕時在廣州逝世,享年93歲。
 
3月2日,中科院院士、數(shù)學家、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在北京去世,享年98歲。周毓麟是我國核武器設(shè)計中數(shù)學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,為我國核武器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 
3月12日,中科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、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在北京逝世,享年82歲。
 
3月22日,工程院院士、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(shè)計師、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北京逝世,享年96歲。
 
3月26日,中科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(chuàng)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在上海逝世,享年103歲。
 
3月27日,中科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在上海逝世,享年97歲。
 
3月31日,工程院院士、經(jīng)濟學家及管理學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,享年89歲。
 
4月28日,中科院院士、工程院院士、工程熱物理學家與空間技術(shù)專家閔桂榮在北京逝世。
 
5月6日,工程院院士、濕地生態(tài)學家劉興土在長春逝世,享年85歲。
 
5月14日,中科院院士、數(shù)學家王元在北京逝世,享年91歲。
 
5月22日,工程院院士、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在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同一天,中科院院士、“中國肝膽外科之父”吳孟超去世,享年99歲。
 
5月26日,工程院院士、著名的礦物加工專家、教育家陳清如在徐州逝世,享年95歲。
 
6月16日,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地基基礎(chǔ)工程專家黃熙齡在北京逝世,享年94歲。
 
6月27日,工程院院士、我國遙感技術(shù)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和微波遙感技術(shù)的主要開創(chuàng)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,享年85歲。
 
6月29日,中科院院士、地下水動力學家、水文地質(zhì)教育學家薛禹群在上海逝世,享年90歲。
 
8月17日,中科院院士、著名化學家、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郭景坤在上海逝世,享年87歲。
打賞
聯(lián)系客服 投訴反饋  頂部